这个问题的回答里,很多人都在论述活出自我和带孩子的不可兼得。

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合理地在这两块(育儿和活出自我)分配投入时间的问题。

育儿和自我提升的平衡确实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你有戴着镣铐起舞的本事。

而且,你还要区分不同的育儿阶段,今天就借回答问题,梳理一下这几年的心路历程吧!我是二宝妈,大宝5岁,二宝2岁半,成为妈妈之前一直从事自由笔译工作,做妈妈后偶尔接单,2020年起开始转型,现为自媒体创作者兼成长教练,当然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目前占用我最多精力的身份依然是全职妈妈,但今年9月我家二宝即将上幼儿园,我想接下来我会面临着不小的转型。

在此希望转型成功!

我所认为的“活出自我”应该是:人生中每一个角色之间和谐共处,并且将最重要的角色,“自我”展现得淋漓尽致,能够找到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终其一生为此努力。

但在育儿阶段(特指怀孕至幼儿园之前的这段时间),可能“自我”这个角色会暂时隐退,而“妈妈”这个角色会凸显,很多女人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心理失衡,我也不例外。但是五年之后的今天,我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平衡这两个角色的方法,这篇文章其实早就写成,大约成于两年前吧,今天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又多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整理。

首先请大家先看下面的表格:

这是我依照自己和身边部分普通妈妈们的情况,制作的两幅精力投入分布表格,表1是全职妈妈的,表2是指带娃3-4年后进入职场的妈妈,先说下这两个表格的几个前提:

(1) 表中针对的是妈妈们亲自带娃,没有老人长期帮带的平均情况。

(2) 表中全职妈妈们的关注领域划分为三类:育儿、自我提升和其他方面,“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是拥有健康和幸福生活的保证,因此本文并不仅仅涉及育儿和活出自我这两个方面;

(3) 家务这块其实占据了妈妈们较多的时间,表中我把家务这块划到了“育儿”的“生活照顾”以及“其他方面”的“杂务”两块,这样划分是因为在育儿初期,有很多事情都属于家务的范畴,故作此分割。

(4) 儿童各个阶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里只以一个普通婴儿其母亲的精力投入为例。但每个婴儿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些高需求婴儿(含患病婴儿)在第一阶段需要母亲100%的精力投入,甚至于在5-6岁之后还需要妈妈们寸步不离,故不必拘泥于表格中的单个数据;

(5) 幼儿在上小班期间状况也不容乐观,一般妈妈们在孩子小班时的精力投入会出现小幅上升,视儿童自身情况而定。

(6) 此表仅为举例说明,无具体统计来源,仅供参考。

根据上面两个表,我们知道:在不同的育儿阶段,妈妈们投入的精力是不同的,留给老母亲们用来自我提升的精力和时间自然也不同。因此,很多答案里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关键就是一个词:平衡!若在前期理应投入80%精力照顾婴儿的时候,却希望拿出50%的精力提升、精进自己,那么自然只有一个结果:失衡。

下面我就针对儿童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情况介绍有关平衡的艺术和自我提升的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1. 第一阶段(0-1岁期):准备阶段,育儿育己,储备精力

这一阶段包括孕晚期和坐月子,这个阶段对母亲的精力要求极高,也是一个母亲养好身体,为将来的成长、活出自我之路、幸福生活储备精力和健康体质的阶段。从图1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母亲几乎要为照顾婴儿投入80%(婴儿越小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留与关注自我的时间可能不足10%,很多母亲在产后出现抑郁现象,原因就在这里:此时落在母亲身上的担子是极重的,夜以继日地看护一个婴儿,从只有简单的眼神交流到后面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这期间,母亲的角色异常的重要,需要的精力投入也最多,但因为自身的身体还处于恢复状态,日夜颠倒、劳心劳力的生活常常让母亲不堪重负。

若恰好这位母亲又是事业心挺重、自我照顾需要比较高的女性,那么她极有可能在这一阶段带孩子带到怀疑人生。难道我以后的人生就这样了吗?要在婴儿的屎尿屁和无数次的夜哭夜醒中虚度此生了吗?很多妈妈因为对自身角色的怀疑而出现习得性无助,以为自己将永困绝境,无法逃脱,对于这部分妈妈,我想将某天早上打卡时得的一句日签送给她们:

在这个阶段,妈妈们就不要过多地想着自我或是精进之类的了,照顾好婴儿,照顾好自己,为自己和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该吃的时候就吃,能睡的时候就睡,能出去玩的时候就出去玩一玩,最好是找邻居、小伙伴们一起玩,过好自己的生活也能妙不可言。

我对处于此阶段的母亲提出的建议是:全力育儿、照顾好自己,为精进做准备。

是不是在这一阶段啥都不做呢?那倒不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多做些准备工作,不是吗?故上面的建议其后半段是:为精进做准备。

具体该如何准备呢?即,在做好育儿工作的同时,思考“活出自我”的五小类中,你最想获得改善的方面是哪个?亦即思考你当前和以后的核心需求。我将关注自我的需要分为五小类:身材管理、情绪管理、技能精进、兴趣培养、理财技能。对于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来说,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妈妈们心心念念提升的不外乎这五类。当你处于第一阶段(0-1岁期时),你可以选择这五小类中的其中一项,重点为这一项做充分准备。

你可能会说,可是我什么都想要呀!我既想要好身材,又想有好心态,还想为将来走进职场储备必要的技能,还想提升学历,还想去跳舞、绘画、游泳,还想去北极看熊,去南极看雪,还想去阿拉斯加吃鳕鱼,去阿尔卑斯山脉滑雪……你,你,你怎么不上天呢

切记啊,这个阶段你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好孩子和自己,当然,如果有保姆带娃,有司机开道,当我没说。

该如何做准备呢?请从自己最渴望获得改善的方面着手。如果你想恢复好身材,那么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就包括合理饮食,或者做少量的拉伸或运动,比如,规定自己每天都拉伸5分钟;如果你的核心需求是技能精进,为将来重返职场做准备,那么你可以找到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的方向,因为这一阶段留给你的提升时间不多,你大可简而化之,找到有关这个职业最重要的技能,然后每天花个5-10分钟左右的时间关注一下;如果你的核心需求是提高理财能力,那么在这一阶段,你大可买一两本理财界的好书,每天规定自己翻看2-5页(我推荐《小狗钱钱》或《指数基金定投》,不可多得的理财入门书);如果你的核心需求是培养一门兴趣,同样地,你可以买一两本入门书,然后每天抽出点时间进行少量练习。

我在生两个孩子期间一直兼职工作的,因此特别需要良好的精力管理能力,但是事情实在是太多太杂了,经过反思和分析,我意识到我在这一阶段最核心的需求就是:喘口气,活下去。

为此,我选择了培养爱好。大概3年前,我选择每天背一首诗。刚开始,每天大概只花5分钟就可以背完一首诗打卡。虽然只是清晨5分钟,但贵在坚持,可别小看这个5分钟,它是我暂时逃离现实世界,跟自己对话,跟古代先贤哲人对话的一个窗口,让我可以尽情地呼吸那久违的自由的感觉,而截至2021年5月19日,这个习惯坚持了1124天。

这一阶段最忌讳:什么都想要,最后当然什么都得不到。此时你应当全身心地投入育儿当中,在心有余力的情况下,想想自己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然后,每天在同一时间都抽出一点时间去整理,去学习和理解,为将来第二、第三、第四阶段做好充分的心理及身体储备。

2.第二阶段(1-2岁期): 立项阶段,核心习惯养成

孩子1岁之后,一般来说,考验母亲们的最难关卡已经通过了。此时虽然吃喝拉撒睡还得样样操心,还会出现夜醒及断奶等意外情况,但是老母亲们因为身份适应、心态转变、熟能生巧等等原因,这个时候大多已经练就了一身的本事。娃娃呢,也可能因为爱玩、会玩了,所以可以交给其他家人(主要是爸爸)带一下。所以,很多老母亲到了这个阶段,又变得蠢蠢欲动了,渴望以光速提升自己,摆脱泥足身陷的境地。但是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个阶段育儿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能够用来投入到自我提升的精力也不过只有15%左右,只比初期多一点点。

那么,要用这多出来的5%的精力干些什么呢?我给这一阶段定的计划是:核心习惯养成。

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安东尼·罗宾。

要做到育儿和自我提升两不误,养成良好的习惯必不可少。进行了初期的准备之后,我们大体上已经知道自己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了,比如,你想重返职场,那么此时就该为你的回归之路做好核心习惯的准备了。

什么是核心习惯?

核心习惯就是能够让其他所有习惯围绕着它自动完成的习惯,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大家要牢记。有了这个核心习惯,有关生活的一切都会井井有条,我们就可以沿着一条螺旋形状的上升曲线,不断地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那么该如何找到核心习惯呢?

我的建议是:不断地尝试、反思。

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之前在准备阶段做的事?当时留给我自己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两个孩子要照顾,还有兼职工作要做,我只能每天早上起来花5分钟的时间背一首诗。就是这样一个微小的习惯,让我开始逐渐发现并培养了我的核心习惯:早睡早起。

没错,我就是通过早睡早起彻底改变生活的。为何要将早睡早作为我的核心习惯呢?一来是因为早睡早起让我保持了充沛的精力,让我的一天从不慌不忙开始;二来我实在找不到其他时间做一些提升自我的事了(带两娃,谁带谁知道);三是合理早睡早起之后,我可以逐渐培养一些其他好习惯。所以在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循序渐进,我现在终于养成了10点左右睡,早上5点左右起床的习惯(已经到了不需要闹钟的程度)。当然,对于其他妈妈,我并不建议你们也跟我一样鸡血啊,我是因为有兼职工作要做,机缘巧合之下才下定决心4-5点起床的,我这个习惯也不是一开始就是4点,而是逐渐地从6点、5点半、5点,4:40,最终提早到4点这个我最喜欢的时间点的。个人建议,不宜盲目照搬!

在这一阶段,你大可找到你自己的核心习惯,如果你之前是每天做一些拉伸,那么现在你就可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运动10-20分钟;如果之前你只是看看理财书籍,这一阶段不妨实际试水定投;如果前一阶段你只是偶尔画个简笔画,那么这一阶段你不妨每天拿出半小时,认真地学习绘画技巧;如果前一阶段你只是每天背5个单词,那么这一阶段你就可以每天多学习一点了,为将来的转型做准备。

这一阶段切记,每次只重点培养一个习惯,不要怕中断,只要保证重新拾起比中断多一次,你就成功了。千万不要贪多,永远将核心习惯优先。

3. 第三阶段(2岁到幼儿上中班前):精进阶段,核心习惯带动其他领域的习惯。

经过了前两年的准备,我想此时渴望成长和活出自我的老母亲们更加胸有成竹了吧,你的核心习惯是不是已经根深蒂固了呢?

如果是,恭喜你,练习期满,可以升入下一级。

在这一阶段,从表格可以看到,依然需要每天投入50%的精力在育儿这块。可孩子已经渐渐长大了,各种技能也已经成型,比如你的孩子可能已经不再夜醒了,也不会在白天追着你要抱要看着了,此时,如果之前的一些提升计划只是小打小闹,这一阶段你就要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了。

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核心习惯的力量?是不是感受到了那种完成核心习惯之后满满的成就感以及想要更进一步的欲望?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的核心习惯是运动,那么在坚持了一两年后,你应该已经有了充沛的精力和不断改善的身材,而与之俱来的就是你的自信心上升,品位提升,那么你将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技能的精进和兴趣的培养之上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入其他一些你想做的事情。比如我,因为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随之而来的就是精力的提升和自有时间的增多,每天早上醒来后,孩子们还在睡,我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做我喜欢的其他事情(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背诗、冥想、运动、阅读、写字。当然我不是一开始就能做这么多事情的,一开始我可能只增加了冥想这一个动作,每天10分钟,随后冥想又带来了自控力的进一步提升,我便开始加入了运动、阅读,读的书多了一些后,就生出了表达的欲望,于是开始写字,一环又一环,环环相扣。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的作息:4点多起床,先拉伸10分钟,再冥想10-20分钟,背诗10-20分钟,然后再写作半个小时、阅读一小时,有时候做完这一切,宝宝们正好醒了,真是完美的一天

是不是看起来很玩命?但我做起来甘之如饴,因为这些都是我喜欢做的事,白天要带孩子,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的大脑和心理,所以这宝贵的3个多小时就成了我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机会,也为自己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阶段也要记得:习惯要一个一个的养成,尤其是核心习惯,起码坚持核心习惯一年以上,再考虑将其他的习惯加进来。否则极有可能因为和育儿产生冲突,导致生活纷乱无序,各个习惯之间也相互消耗,最后一切归零。这一阶段的育儿任务也不轻,上进的老母亲们肯定能找到时间让自己获得成长,不是吗?

4. 第四阶段(中班之后):跃升阶段,不断突破自己

在这一阶段,因为孩子已经上学,母亲们往往面临两个选择:回归职场,或继续在家带娃,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就在于: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不要忘记你为什么而出发。

这一阶段孩子们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有些幼儿园会开设课后兴趣班,每天5-6点放学也成为可能,想上班的妈妈们,现在就可以去上班了,上班后也要花费精力平衡家庭和工作;而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依然选择留守家庭阵地的妈妈们,此时也到了一个突破阶段。

经过了前几年的准备,我相信现在的你应该完全不一样了,你的妆容可能并不精致,但是走在路上,你也虎虎生风了;你的身材未必婀娜多姿,但是你的眼神坚定自信;你的事业可能才刚刚起步,但是你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当育儿这块的精力投入从80-90%下降到30%左右时,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身上来,更要命的是,你有了更强的自信心、更坚韧的意志、更健康的身体、更良好的习惯、更大的野心、更长远的目光、更勇敢的决心,还有什么能拦住你呢?战斗吧!

后记:计划太完美了,真的能做到吗?你可能会怀疑。

我知道,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孩儿可能会生病,将你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打回原型;我们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受挫,让你坚守的阵地化为乌有,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意外,因此,为了让这些计划能够成形,我还有以下一些小贴士(一些鸡汤,请自斟自饮):

1. 一次只做一件事,专心体会当下的力量和幸福。

孩子来到我们的身边后,我最常有的体会就是:时间不够用了。

因此以前的我总信奉多线程任务(一心二用甚至三用),在陪孩子的时候心里想着TO DO LIST(待办事项清单),有时候觉得带孩子带得太累,不带孩子的时候就会拼命追求所谓的自由,在孩子睡着后刷手机、刷电影,无形中耗费了大量的意志力和精力。现在我知道了,我们的大脑结构决定了: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最幸福的。陪孩子的时候就专心地陪孩子,陪他们在草地上疯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这才是真正的陪伴,那些心猿意马的陪伴迟早都会将你拖垮,让你既不能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又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所以耗心耗力而不自知。而专心往往会给你带来心流这种快乐无比的巅峰体验,这种体验却能给我们补充能量,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2. 不要做完美主义者,适当留白才能长远。

做妈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母亲的角色常常混杂着其他角色:女儿、妻子、媳妇、员工……很多女性都想着面面俱到,在各个角色上都拿100分,尤其是在做妈妈这点,没人希望不及格,所以妈妈们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实际带孩子后我们就会发现,没有完美的小孩,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妈妈,生活总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从A点到B点从来就没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适当地弯弯曲曲,虽会延缓你的行程,给你增加工作量,但是你也因此拥有更多的记忆,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所以,在育儿和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请一定要放弃完美主义倾向,适当留白才能走得更远。

3. 成长型思维,让你真正去行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你知道吗?当前社会的教育和环境,可能在将我们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固定型思维者,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你觉得智力是天生,不可改变的吗?

你觉得人可以培养其在任何一方面的能力吗?

你觉得当前的困难可以克服吗?你能将它当成一项挑战从而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我吗?

你觉得越努力越幸运吗?

请你反思你的回答,如果你认为智力、能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培养,那么你极有可能躺在当前的泥潭里不做一点挣扎和改变。但是,只要改变我们的思维,相信努力的重要性,将眼前的困难视作一项项挑战,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提升能力,你就会拥有行动的力量,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关于这一点,我推荐妈妈们都去看一看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书中对这两种思维模式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且这本书对如何做家长、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也有涉及。

4. 注重培养先生及其他育儿支持者,让你的时间更有弹性

你知道为什么我可以在带两个幼儿的同时兼职工作,还能建立诸多好习惯吗?我不是什么超人,只是因为,我有一个由多名亲友组成的支持性环境。先生虽然工作辛劳,但下班后只要不加班就能成为独挡一面的奶爸;我每每接到重要的工作任务就可以回老家,拜托长辈帮我看一段时间的孩子;我跟小区里的妈妈结对帮扶,今天你帮我看娃,明天我帮你遛娃,就这样,在这几年艰难的时光里,我一步步地完成了各种角色的融合和转变,完成了核心习惯的养成和其他习惯的坚持。

那么如何形成这样的支持性团体呢?答案就是:互惠,真心地互惠。

无论是邻居中同病相怜的妈妈,跟你一样忙得不可开交的先生,还是曾经结下了月子仇的婆婆,我们都可以将他们培养成支持者。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与他们进行真诚地沟通,请求帮助,并在对方提供帮助后进行回报,最终,你就能让身边的环境有利于你的发展。

5. 时刻反思、复盘,牢记十年后,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还记得,在老大夜醒无数而我一夜无眠的那些夜晚,我曾无数次问自己,我的一生就这样了吗?永远被困在这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牢笼里自生自灭了吗?那个时候,我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模糊,既没法做一个好妈妈,也没法做自己。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想成为的那个人:十年后,我要成为一个精神独立、财务自由、心灵自由的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我朴素的理想,可惜在日复一日的囚禁中,我始终不得其法。但是,心中总有一粒火种不曾熄灭,正是它,指引着我,带领我穿越迷雾森林,走出迷茫和失落,最终让我享受当下的生活,还能心有余力帮助别人。所以,你要永远牢记,十年后你想成为的那个人的样子,让现在的每一步都为未来刻下印记。

6. 永远爱自己。

在背着甜蜜的负担跳舞时,给自己穿一双好舞鞋吧,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时时停下来擦拭一下舞鞋,按摩一下双脚,安抚一下跳动的心。

爱自己才是那压舱石,让你乘风破浪,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