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宁波的妈妈,因为琐事与家人吵架,一时想不开崩溃,推出孩子出门停放在桥边之后,自己往河中跳去。看视频中她跳河时毫不犹豫的样子,不知道她内心有多委屈,才至于此。

宝妈带孩子因一时崩溃想不开而走上绝路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宝妈们这么容易崩溃呢?其实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主要因素:

经济不独立

在家带孩子,经济上很难独立,难免要依靠老公,看老公脸色,自身的价值感下降,这本身就是一种打击。

若老公不够体贴,不仅不懂得给予宝妈在经济上的安全感,还埋怨老婆乱花钱,也很容易让宝妈抑郁。

孩子的爸爸不参与

不理解,不帮忙,让孩子妈妈在照顾孩子方面,无论行动还是思想上都处于孤立的状态。

不说别的,就说照顾孩子晚上起夜为孩子冲奶、盖被子等,就足以让人崩溃,若再加上孩子生病,老公不仅不帮忙还抱怨和指责,更是雪上加霜。

公婆的不尊重

女人结婚后,娘家依靠不了,婆家又较难完全融入。

特别是生孩子后,若与公婆相处不融洽,因生活琐事、育儿分歧频繁与公婆争吵,很容易导致宝妈烦躁崩溃想不开。

作为妈妈,如何预防自己带孩子期间崩溃呢?

1、增强获得感

人需要价值感,活着才能感觉更良好。

作为妈妈,在带孩子过程中,不要放弃自我成长,可以边带孩子,边充电学习,不论是考证,还是孩子学习育儿知识,反正就是不能停下来。

现在是人人自媒体时代,有条件的,还可以把自己兼职写作或运营自媒体。不仅可以把自己育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情绪诉诸笔端,这本身也是一种疗愈,同时又可以巩固自己的育儿知识,顺便给自己挣一些零花钱,增强获得感和价值感。

也学你会说了,带孩子怎么还有时间看书、学习和写作?毕竟写作是需要有独立空间静心才能做的事儿。

以我自己之前全职带孩子一年的经验,我的学习写作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运营自媒体,凌晨四点半--6点半专心写1000--2000字,白天边带孩子边听心理咨询师课程内容、早教师课程内容。为上班后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

当然了,每个人自身的条件不同,不一定要是写作这方面,或者学习我说的这些,但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学点东西,增强自己的获得感,不让自己感觉时间都给了家庭和孩子。

2.寻找外援

育儿,讲究经验和分享,不适宜闭门造车。

在带孩子期间,妈妈要懂得寻求外援,从人际关系和心理上。

寻求人际关系外援:妈妈带孩子时,可以和自己临近的妈妈,结交成好友,经常相约一起到彼此的家中玩,甚至带孩子外出游玩,不仅可以相互照应,还能彼此分享倾诉育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吐槽。

我身边就有两个妈妈,本来是同事,后来都因为生了二胎,辞职全职带孩子,后来经常结伴而行带孩子,两位妈周末妈带着孩子开车去周边游玩,每周打卡一个新地方,不仅孩子开阔了眼界,自己也活得更出彩。

寻求心理外援:全职带孩子,免不了会有负面情绪,尤其是孩子闹腾、公婆不理解、老公不帮忙时,烦躁、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很容易滋生,有了负面情绪,不要独自压抑在心里,要及时给自己找心理上的外援,及时化解。

这个心理上的外援,可以是自己身边亲密的朋友,专业人士,甚至相关书籍,目的就是让自己尽快从不好的感觉中尽快走出来。

3.放手让队友参与带孩子

育儿是一项艰巨又繁琐的任务,尤其是短期内看不到成果。

但偏偏在现实中很多妈妈,遇到的却是猪队友,特别不给力。

不仅不帮忙带孩子,甚至还倒打一耙,只知道指责和埋怨,下班回家当大爷,等着老婆带着孩子伺候吃喝。不仅孩子与爸爸疏远,妈妈自己也累得不行。

有次和宝爸带孩子去海南旅行,途中遇到一个全职妈妈独自带着孩子出来。

一路上,她跟我们孩子爸爸,除了上班,从来不管孩子,下班回来等着吃饭,连吃饭都抱着手机,无论晚上周末和节假日几乎很少和儿子玩,儿子至今四岁了,睡前依然不让爸爸进他和妈妈的房间,孩子平时生病上学等一切大小事务都是妈妈解决,儿子一言不合,就推爸爸,让他走开……

说实话,听完她的分享,我实在是特别难理解无法想象这位妈妈,这么多年来,不知道她这么多年来是怎么忍受过来的。可这位妈妈的育儿方式,在普通家庭中仍然不在少数。

孩子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孩子的成长需要母爱,也需要父爱,如果孩子的爸爸,不主动参与,那么作为妈妈,可以主动要求或引导爸爸参与进来啊。有时不得不承认,很多事一个巴掌真的拍不响,若没有妈妈的默许,恐怕很多爸爸也不会那么理所当然当“甩手掌柜”。

那么妈妈怎么才能更好放手,带动爸爸参与育儿呢?

协助爸爸列一个亲子陪伴清单,以月或年为时间单位,在上面列出10--100件小事,让爸爸陪伴孩子去做。

周末多安排一家的亲子活动,然后在外出过程中,妈妈要学会多示弱或退居幕后,创造机会,让爸爸跟孩子互动。

从心理学上看,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和依恋是在相互照顾中日积月累产生的。

从孩子出生开始,不妨多引导老公帮孩子喂奶、换尿布、甚至陪睡。

都说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孩子出生开始,不妨偶然让爸爸跟孩子睡在一起,这样方便建立父子感情,又偶尔给自己放假,好好睡一个整觉。

写在最后:创造机会离开孩子,给自己“续杯添爱”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提出的空杯理论认为,在育儿过程中,无论孩子和父母,都有一个“爱的杯子”,这个杯子时间长了,都会慢慢变空。我们需要定时给自己“续杯添爱”,不要等到杯子中的“爱”完全倒空了,滋生负面情绪。

若感觉自己在孩子过程中,有疲惫、愤怒等负面情绪滋生时,想办法让自己抽离出来,远离孩子,避免给孩子带来身心伤害。

这种远离,可以是短途旅行,或者去亲戚家住一两天,反正要让自己与孩子分开,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修复,身心充满活力之后再回来带孩子。

我是@艾羊育儿,一位职场妈妈,专注分享育儿干货,关注我,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